当前位置:   首页  在线服务  学习指导

健康校园 “核”你无缘——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2025年3月24日是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全面行动 全力投入 全民参与 终结结核”,旨在贯彻社会共治理念,动员全社会全面行动、全力投入,营造全民参与结核病防治工作、全民共享结核病防治成果的良好氛围,为终结结核病流行奠定坚实基础,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肺结核小课堂

 

1、什么是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是全球最大的传染病杀手之一。其主要发生在肺部,称为“肺结核”,并可累及人体除指甲、毛发以外的全身各个脏器,如骨结核、肾结核、淋巴结核等。绝大多数患者通过规范全程治疗,可以治愈,也可避免传染他人。

2、肺结核常见症状

肺结核可疑症状是咳嗽、咳痰、咯血或者血痰,若这些症状持续超过两周,应高度怀疑,及时到医院检查就诊。此外,胸闷、胸痛、午后低热、呼吸困难、盗汗、乏力、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等,也是肺结核的常见症状。

3、结核病的传播途径

结核病是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超强的感染能力,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吐痰时,包含的结核菌也会随之喷出,附着在空气的悬浮颗粒中。

需要注意的是:健康人吸入了飘浮在空气中的结核菌就有可能感染上结核病。但是否会发病,需关注以下两点:

首先,看接触的结核病患者的传染性强弱;其次,看自身免疫力强弱,结核菌的特点是“欺弱怕强”。

结核菌入侵人体之后,如人体免疫力强,它会被机体清除,亦可以进入休眠状态“悄悄潜伏”在人体内,静候时机。一旦出现免疫力下降,免疫系统不能控制结核菌时,病原体就会扩散到其他器官。因此,不少患者在检查胸部CT时,可能被告知有陈旧性肺结核的表现,但患者完全不知自己有发病症状。

此外,结核病潜伏感染者是没有传染性的!

4、日常生活中怎么预防结核病

1)及时就诊

咳嗽、咳痰、咯血或者血痰超过2周的,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就诊。

2)患者隔离

  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应避让他人、遮掩口鼻。

  吐痰时将痰液吐在有消毒液、带盖的痰盂里,不方便时可将痰吐在消毒湿纸巾或密封痰袋里。

  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确需前往,应佩戴口罩。

  居家治疗的肺结核患者,应尽量与他人分室居住,佩戴口罩,并保持室内通风。

3)提高免疫

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做到饮食均衡,劳逸结合,保证足够的睡眠,保持愉悦的心情,提高人体免疫力,有助于预防感染结核。

4)接种疫苗

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可预防儿童重症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提醒:随着年龄的增长,卡介苗的效力会降低,仍不能完全避免感染。

5、肺结核能治好吗?

肺结核治疗全程为6-8个月,耐药肺结核治疗全程为18-24个月。按医生要求规范治疗,绝大多数肺结核病人都可以治愈。如不规范治疗,容易产生耐药性。病人一旦耐药,治愈率低,治疗费用高,社会危害就会变大。所以,一定要及时规范治疗,自己恢复健康,同时保护家人。

 

 

让我们共同承担起守护自己健康的责任,终结结核,一起来行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