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在线服务  学习指导

解放军黄海某海域演练夜战 防空兵无光无声操作

2012年09月21日09:11
原标题 [黄海“亮剑”]
  9月13日晚,黄海某海域炮声隆隆,南京军区组织的炮兵防空兵基于信息系统的夜间实弹战术演练在夜色中打响。
  炮兵部队通过雷达、声测站、光学器材等装备形成了远近互补的“战场感知”能力,为指挥员炮火急袭提供情报支持。
  “全营射击,装填!”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红方炮兵群开始对“敌”实施第一波火力突击。
  在地动山摇的炮火疾射后,火力毁伤效果软件显示:对“敌”火炮、防空导弹阵地等目标实现了准确覆盖。
  “信息化条件下的夜战,精确高效的情报侦察就好似我们的‘眼睛’。”实弹演习总导演、某集团军副参谋长王鹏说。
  为实现夜间“看得清”,他们采取“远距离全域预警、近距离快速搜捕、全方位低空补盲”的侦察预警战法,纵深梯次部署警戒雷达,多点混合部署搜索和火控雷达,前伸圆周部署观察哨,构建了远近互补、全域可控的夜间侦察体系。
  战斗进入白热化后,各侦察网将搜集到的情报信息汇入情报中心。由于夜间雷达易受云层、水雾等自然条件影响,导致发现锁定目标难,他们还配备了78名“首席侦察员”,用听觉分辨大型机和小型机、临近和离远等情况,弥补雷达低空、超低空预警盲区。
  “正东方‘敌’战斗机两架,突破我空军防空体系,正向你群防空区临近,你群发现目标自行抗击。”空军指挥所空情通报刚到指挥中心,情报人员报告后立即将信息流转至导弹二营。
  此时,二营雷达刚开机,就被“敌”强电磁干扰,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危急时刻,旅里启用隐蔽雷达搜索目标,引导导弹一营捕捉,导弹如离弦之箭,准确击毁目标。
  “战斗”进行到20时30分,蓝方使用某型火箭炮占领临时阵地展开反击,红方炮兵群依靠潜入“敌后”的前观人员,实时传回“敌”射击火炮坐标,炮兵引导打击分队进行抵近侦察,引导炮兵群进行火力覆盖摧毁目标后,立即组织阵地转移。防空分队主动进行伴随对空掩护,在预备阵地空域形成了一张安全“防护网”。
  就在此时,防空警报在前沿阵地响起,“敌”机借着夜色袭来。然而,接到打击指令后,偌大的防空兵阵地出奇地安静,而且不见一点灯光。
  “为防止‘敌’侦察,我们早已经习惯了无光、无声操作。”某防空旅旅长王宁说。
  该旅官兵介绍,他们采取“内容上昼夜融合、行动上昼夜衔接、考核上昼夜一体”的方法,从照明到微光再到无光,循序渐进进行训练,目前70%以上官兵能在无光条件下熟练操作信息化主战装备。官兵们说,每个按钮、按键都深深刻在心中,只要走上战位,双手摸上装备,心中的准星就一片亮堂。
  夜幕笼罩下,红蓝双方激战正酣,而炮兵防空兵群在辽阔的演兵场上却很难发现踪影。南京军区司令部军训兵种部炮防处处长傅涛说,这是部队采取分散配置的办法,依托地形地物遮障伪装,抗“敌”信息化夜视器材侦察监视,隐蔽行动企图。
  而隐蔽在丛林中的野战指挥方舱,经过伪装网以及地形、地物、植被等自然条件的综合伪装,“变形”为树林中不起眼的山丘。
  某旅旅长徐国安介绍,他们除利用伪装手段阻碍“敌人”的观察视线,造成夜视器材的观察死角外,还通过革新各种器材,干扰敌方的雷达辐射源,利用声、光、电等手段,在阵地周围伪造多个假目标,欺骗“敌人”的红外侦察,达到隐真示假的目的。
  说话间,指挥方舱内突然接到上级命令:对01批目标组织火力突击!只见炮兵群闻令而动,数个作战单元“一下冒了出来”,火炮形成交织火力网,对目标实施连续火力突击,达成首突任务。
  任务完成后,指挥员立即下达转移阵地命令。“打一炮换一个地方是炮兵防空兵在现代夜战中提高生存能力的有效手段。”徐国安说。
  21时20分,隆隆的炮声再次响彻天空,转移到2号预备阵地的炮兵防空兵群对目标实施二次火力打击。几分钟后,炮兵防空兵群借助夜幕,又一次消失在辽阔的演兵场上。
 

[返回]